7月24日,在清水河小區,興山縣峽口鎮首期手工編結技能培訓班正式開班,40多名學員圍坐桌邊,跟著老師學習秸稈編織花瓶、坐墊、手提包、收納筐等傳統技藝。
“真沒想到玉米葉子也能變成這么好看的工藝品!”來自建陽坪村的范麗杰一邊欣賞著老師們編好的展示作品,一邊連聲稱贊。“我們這玉米葉子多,我一定好好學,爭取實現在家掙錢。”她還在心底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。
峽口鎮為三峽庫區移民鎮,由于土地資源較少、就業崗位不多,較多婦女留守家中全職照顧孩子。“我們將依托此次培訓班培養挖掘一批手工技藝能人,引進市場主體運營,形成秸稈‘編織—采購—展銷’全產業鏈,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,讓指尖技藝產生經濟效益。”峽口鎮黨委副書記、副鎮長譚大敏介紹。
為切實保證課程質效,確保學員學有所獲,培訓班專程從吉林聘請非遺傳承人,為學員開展為期12天的現場教學,手把手傳授編結技巧。
“此次培訓是以訂單模式開展,我們將與優秀學員形成長期合作,以居家訂單和集中定點編制等方式回收編織工藝品,帶動更多群眾就業。”談及編結產業未來發展前景,興山縣弘興職業培訓學校有限公司負責人舒容信心滿滿。
據了解,該培訓學校已與恩施一家公司達成合作協議,對學員制作的符合工藝要求的編結制品將統一收購銷售。目前,編結生產車間與銷售展示中心正加緊籌建。同時,依托興山縣全域旅游發展,積極將編結產品與文旅消費相結合,進一步增加產品附加值。
手工編結技能培訓只是峽口鎮培育鄉土人才、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。接下來,該鎮還將根據群眾需求,持續開展廚師培訓、電腦培訓、畜牧養殖等多樣化技能培訓,以“群眾點單、政府派單”的形式,培育更多新農人,助力鄉村振興。(通訊員龔云)